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,始建于隋唐,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素有中国禅宗"皖南第一古刹"之美誉,亦享临济宗"黄檗祖师道场"之盛名,为全省重点寺院。与香港宝莲寺、日本宝积寺一脉相承,渊源流长。据《泾县志》记载:宝胜寺最初叫"五松院",相传,唐宣宗李忱未继位前,一度在此出家隐居,留下"大殿连云接赏溪,钟声还与鼓声齐。长安若问江南事,报道风光在水西"之名句。
唐代,黄檗希运禅师来此住持时,经常讲经论道,创一代祖师宗风,将宝胜寺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高峰。所以,后人尊称他为开山祖师。
宋初、太平兴国年间,宋太宗赵光义曾御赐"篆额三轴",五松院得以重建,处元和尚再次新修了殿宇房舍。神宗元丰五年,奉旨改名"奉国宝胜禅院"。嗣后不久,还特地建造了一所"御书阁",专门珍藏宋代的"三朝御书"。元朝建立后,始改称"宝胜禅寺",增建了钟楼、鼓楼,并于寺院内东西两庑建了侧殿。
明朝建立以后,洪武初年,宗泐和尚来此住持,佛事活动又兴隆起来,又重新修建了法堂。永乐初期,从纯和尚主持"僧会司"工作,于大殿之后又建造了一座"无梁殿"。万历年间,了心和尚又重建藏经楼,嗣后他徒孙恒澄又改建了山门。
清康熙年间,无梁殿倒塌,其他殿宇也遭到破坏。经过元开、裕承等历代祖师大德的反复重建,已建成禅堂、方丈寮、殿堂、藏经楼、僧舍、斋堂、客房等建筑,规模相当宏大,蔚然可观。
宝胜寺在鼎盛的时候,常住僧人多达三百多人。









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