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站点首页 >> 佛教文艺 || 文章正文
种下种子等花开 --2019朝礼五台山记
文章来源:苏竞 浏览次数:526 更新时间:2019-07-10


     第三次跟着师父上五台山行脚朝台。之前两次朝台,写过两次感受,这次来之前我就担心,不会再有新的想法可写了。可是师父说,只要去,就会有新的感受。
    真的吗?
    去年跟着师父行脚去九华山时,师父说:如果只是走这么一趟路,不去观照内心,不去思考,那就不是修行。我想,师父的意思是,从跨出的第一步起,到回到原点,如果是怎么去的还怎么回,那路就白走了,苦也白吃了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修行,就像磨刀石,你就是一块好铁,也得修成利器方堪得一用。利器修成,即可在解脱道上,一路披荆斩棘。
    那么,跟着师父,走吧,看究竟能把自己磨成什么器。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一、


     五台山,用师父的话说,是一个“来了不想走,走了想再来”的地方,它确实有一种力量,吸引着每一位佛弟子。每次来,师父都会徒步上山朝礼五台,弟子们也会追随而去。
     从佛母洞走上南台,山上的美一如既往。夏季的五台山,初春般地清凉。极目望去,群山由近至远层层叠叠,近如花瓣,远如海浪,弥漫山际的,是晕染着霞光的浩渺烟波。每次走到山巅,都恍如梦中。
     明知如梦,明知幻象,依然难断对它的妄想,这就是执着吧。当年虚云大师三步一拜到五台山时,会不会也对眼前这片美景产生过依恋?憨山大师呢?在北台下声如轰鸣般的溪水边,他专修闻水之声直至“充耳不闻”,终于开悟,也是由执破执的过程吧。对境不动念,似乎就离开悟不远了。也许有一世,积够了福慧资粮,我再来这五台山,即可专修面对美景不动心,直到对这云光山影视而不见,也许就可修成正果了。也许只有到那一天,才会知道“无与伦比”是什么境界了吧?想一想,心里都要开花了!
    可是,还早呢!还是回到......“梦里”来吧,那个真实美妙的世界,先放一放。也许,走着走着,有一天突然就醒了。
   “也许”“也许”,突然发现用了好几个“也许”,如此的不确定。静心想一想,前路迢迢,业海茫茫,归期何期?也只能,“也许”吧。
    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走三天,还是挺辛苦的。尤其第一天,过了南台就下起了小雨,小心翼翼走过一段陡峭湿滑的山坡,脊背便已被汗湿透。可这次我却在心里暗存了一种“自虐”的期待。
    若因缘具足,师父几乎年年都会上五台山朝台。五台山的夏天,经常雨雪交加,师父在山上就几次遇到冰雹。可那冰雹就像绕着我似的,我没赶上一次。本来去年的那场是能赶上的,师父他们一上山,冰雹也不约而至。可我们一批人却因为误机晚到了一天,第二天才赶上山去,然而后来的路却是风调雨顺,冰雹不再,又错过了。我总在想,既然到了佛经中的清凉山,不遇一次冰雪,就不算圆满吧。难道冰雹也是只砸有缘人吗?
    很想知道,在这山上遇到冰雪,我会怎样,是退?是进?若非对境,都不好说。尤其是不在其境,很容易妄断境中人之意。自知素有妄断习气,盼望着文殊菩萨能给我一个逆境让我自观,逼我修正。上山之前,师父说,这次可能天气不好,我说,那对我正好。师父以为我不想去了。呵呵,哪能呢?
可第二天之后,一直是阳光明媚,气朗风清。第三天,师父看了当地的天气预报,说当天可能有暴雨。五台山的雨,基本都在下午2点之后到来,因而师父早早地便带着大家上路,从中台赶往北台,想争取下午在2点以前赶到东台下山,以免大家淋雨。可是,我执着成性,舍不得这么快就离去,没呆够呢。三天的时间本就不长,且这是最后一天了。我穿上雨衣备着,越走越慢,心里隐隐地期盼着暴雨甚至冰雪能如期而至。可是,没有,暴雨失约了,冰雪更是无踪无影,不知是不是化在半道上了。
    可能是因为太顺利,两天多过去了,脚上连泡都没起,难免慢心暗生,脚底轻飘,或者心里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念头,在一段长长的石板路上,没磕没绊,不为什么,脚底就一软,就一个跟头趴在了地上。整块的石板啊,两个膝盖就硬撞了上去,都破了,现在还是青的。感觉摔得挺重的,可骨头没事,也没多少痛感。
    趴在地上,纳闷了一会:是文殊菩萨用香板拍了我一下吗?我一笑:文殊菩萨,您好慈悲的板子啊!好吧,就这样原地磕个长头吧!
    爬起来,前后看看,好在前无道友,后无同修,天地之间除我之外,没人看到我的狼狈相。赶紧对天连着念了七遍文殊心咒,忏悔我的妄念。我一心想着下雨下冰雹,却忘了顺境时更容易忘乎所以。这一跤摔下去,同时也让我无比欣慰,我更坚信,虽然此时我身边别无他人,可文殊菩萨一定伴我左右,手持香板盯着我呢。南无文殊师利菩萨,摩!诃!萨! 

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二、 


    在五台山上,无论你脚步多么匆匆,也不会忽略漫山遍野的黄色野花。我在那些黄花中寻找着金莲花。可是奇怪,去年的一场冰雹之后满山摇曳的金莲花,在今年温暖的阳光下却寥寥无几。莫非她也是越冷越开花吗?
    其实是我着相了。五台山,只要你来,便有花开。春夏有山花,秋冬有雪花,如若心中无碍无执,在文殊菩萨的智慧光中,便朵朵都是金莲花。
满山的黄花中,蒲公英最多。这是很好的药材,可以消炎解毒。我一路采着,想带给病中的母亲泡水喝。回到家,我跟母亲说,这可是文殊菩萨加持过的蒲公英哦!一向不太信佛的母亲,听着也笑了。是啊,无论信与不信,菩萨在心里总是神圣的。
    这次在山间偶然得知,除了满眼看得见的蒲公英,五台山还有一种深埋于地下的药材,红景天。曾在去西藏前天天喝它,后来在西藏二十多天里,我安然无恙。
    在通往南台的一段山坡,我们遇到几位采挖红景天的山民大哥。野生红景天,很难得,我想买点回去。他们也不知道该要多少钱,就按给药店的价格,说,就20块一斤吧。没有秤,就随便抓了个大概,付了钱,旁边另一位山民大哥又捡出一块来,放在我的塑料袋里,说,这块好的。我道了谢,要了一位刘大哥的电话号码,和他约好,若以后还想要,就请他寄来。
    蒲公英,红景天,还有随处可见的车前草,都是既治病又防病,既珍贵又不贵的药材,这圣地,真是菩萨净土,佛心般地慈悲。
    回到家,一斤果然不够。就给那位山民刘大哥打电话,请他再寄十斤来。微信转账后,就等着了。第二天,他发来微信,说,昨天在山上没挖到那么多,尤其又想挖些好的给我,他说,“那些时间长了不好的,不能给你”,怕我着急,跟我说一声。其实他不用说的,我信任他的。不是因为了解,而是我信任菩萨教化下的善良人心。就像那天在山下买拐杖,那个店主笑呵呵地说:“你看这里人好吧,我的棍子放在外面一夜,一根也没少。”
    今天,刘大哥的红景天寄到了,手拎一拎,感觉不止10斤呢。个个大大憨憨的,洗了切了,果然都是好的。
    菩萨所在的地方,似乎就是这样,总会淡淡地散发着一种厚德,无论是大地,还是人心。佛说,极乐世界,就是诸上善人聚集的地方。在这样的地方,信任好了,不会是轻信。 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三、 


     因为天气很好,一路上不断遇到磕头朝拜的居士。他们虔诚的叩拜,让我感到我所谓的修行真是微不足道。他们有的三步一长头大拜,有的一步一跪拜。有一位从哈尔滨来的居士,不断给自己加行:行走朝拜过两次之后,又一步一小拜了一圈,而这次,则是三步一大拜。遇到我们时,已拜了八天。另有一对北京来的夫妇,看上去都已年过六旬,当我们在靠近东台的山道上遇到时,他们已经三步一拜走了十多天。尤其有一位山西大哥,已经22次三步一拜朝礼五台。
    师父说,三步一拜也好,一步一拜也罢,都是为了走向更真实的自己。是啊,当你五体投地,你会发现,手上拿什么都是多余。习惯了至简,即使不叩拜,也不再贪着,去掉了所有多余的东西,那个真实的自己就无处藏身了。找到了真实的自己,身外之物,也就是多了那点东西,可以随时放下。师父跟我们说过一个《阿含经》里的偈子:“如是见五蕴,破坏诸生有,轮回生死断,今我不再生”。若断这生死轮回,必得破五蕴;堕入娑婆的我们,若破五蕴,必得先看破这身外之物:用,拿得起;不用,即放得下。拿也好,放也好,不贪不着,修的就是一个“心无挂碍”。
    在通往西台的山道上,一位从贵州来的女居士,因为我的一个不当之举给她带来的不便,让我对她的印象很深,而且深感愧疚。
    她36岁,动人的朴实,独自从台怀镇一步一拜,要朝满五台。遇到她时,她正在休息,我就和她聊了几句,并合了个影,随喜祝福之后就不再打扰她,赶紧走了。
    因为没有护持,她只有每往前拜一段,就再走回头去拿她的两个包。这样就等于,她拜一圈,同时又来回走了一圈。在我之前,师父见她如此拜山太辛苦,就叫我们的一位师兄帮她把行李往前背一段,并和她约好,把包放在山脚分道口的一棵树下,等她拜到那里时,自己再取走。这时,走在队伍最后的我走到了那棵小树边。
    四个年轻的游人正守在那一蓝一红两个包的边上,见我走来,其中一人问我:“这是不是前面你们一起的人丢的?”
    我们一起把包打开,里面吃的、喝的、衣服什么都有,还有充电器和经袋。我想,哪位师兄这么放得下呀!在微信群里问了一下,没有回应。于是就把充电器和经书袋等比较重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包里带上,其它的就塞在另一个包里随它去了。
    当我走过清凉寺,突然被风吹醒了:哎呀,那包是不是那个女居士的呀?到了西台,找到那位师兄一问,果然是的!而且,他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。此时送回去,往返起码得三、四个小时,是不可能的了!唉,我都干了什么呀,晕死!
    好在我认识西台的尼师大峰师父,便托她将包裹放在西台客堂。我想那位居士一定会拜到西台的,我们想尽办法托付所有可能在路上遇到她的人,去转告她。下午,一位我们路遇的朋友打来电话告知,他们遇到了她,并告诉了她。到此时,我们才稍微放下点心来。然而,至今我们并不知晓,她是否已经拿到了那个包裹。
    师父说,你这就是多管闲事,若是惹一个拜佛之人生了烦恼,就是造业。是啊,有时候,放下所谓的善心,可能就是大善,无为反倒是有为。道理虽然明白,可在这个娑婆世界里,难以预料结果的事比芝麻还多,以后必会再遇到,那究竟是该为还是不为呢?凡夫如我,这真是个问题。

        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四、


    既然理不清,不如先放下芝麻吧,毕竟在五台山上,还有如西瓜一样显而易见的事可以去做。
    看着现在满屏都是上海的“干垃圾”“湿垃圾”,爆笑之余,想起师父带我们在五台山上捡垃圾,脑海里显现出一片片清净的山野。
    从去年开始,师父在朝山时就会在背包带子上系一个塑料袋,沿途捡起游人乱扔的垃圾带走。今年,师父希望我们每个人也都带上垃圾袋,装走自己用完的废物,并尽量捡走途中遇到的垃圾。很多师兄都照着做了。所以,每当我们走过一段路程,我总喜欢回望一下,身后那片没有了塑料垃圾的风景,看着真是清净。
    正这样欢喜地走着,在一片路边空阔的平地上,乍现一片狼藉,满地是红的白的吃过用过的塑料垃圾,在这个清净的世界里看着特别刺眼。一看便知,一个旅游团队刚刚离去。在五台山上,这样成片丢垃圾的人群极为少见。有些惊讶,不由得心生一丝怨气。我正惊讶着,走在前面的刘保洁夫妇和褚建平等几位师兄,迅雷不及掩耳,快速地将满地的垃圾捡了,装进一个扔在现场的洗衣机大小的纸盒子里,然后将堆满垃圾的纸盒抬放在路边,等工作人员来清走。捡完垃圾,我又回头看看那片草地,没有这些垃圾,那里原本很干净。
    很奇怪的,曾路过一些美景,因为垃圾遍地,以后每次想起,满脑海的都是肮脏画面。可这次垃圾被我们清理掉后,再回想起那片草地,脑海中出现总是清净画面。真的,我们捡掉的不仅是眼前的垃圾,也给心头清理出了一块净地。想起那首著名的诗偈:“扫地扫地扫心地,心地不扫空扫地;人人若把心地扫,无明烦恼皆远离。”此诗偈,向来是悟道之言,可没想到,它竟也可以是这么切切实实的感受。我心头的那点怨气,也早烟消云散了。
    几位师兄加快脚步追赶师父去了。因为一路采着蒲公英,所以我走得很慢。雨一直没有来,唯有“蓝蓝的天空,白云飘”。东台下山的那最后一段陡坡,几乎直上直下的,没有雨也很难走。菩萨保佑,幸亏没下暴雨!否则,即使想退,也只能以进为退了。 
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五、 


    行脚朝台结束后的第二天,我们在显通寺举行供千僧斋法会。大殿内外,五台山的三千多僧侣前来应供。
    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大最古老的寺院,身在其中,就像立于佛前,能感到深厚的加持力。1900年前,印度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,用白马驮着经书而来。当时的汉明帝对两位高僧礼敬有加,在国都洛阳为他们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。而两位高僧心之所系的,却是佛经里授记每日有一万菩萨演说佛法的清凉山。他们以天眼定位,千里之外的山西代州的五台山,方位与山状皆与佛经所说一致,且文殊菩萨正在那儿说法,定是清凉山无疑了。于是,白马寺建成后,他们立即动身前往,修建了五台山的第一座寺院,也是全国的第二座寺院,供奉佛陀和文殊菩萨,并以印度圣地灵鹫山为其命名:大孚灵鹭寺。后来,随着朝代更迭,身为皇家寺院,历代朝廷不断为祂更名,直到清康熙时期,最终定名为大显通寺,延用至今。
    如此来历,显通寺在佛教徒心中的分量,不言而喻。所以,少年时即在五台山出家的宗行师父,每年6月中下旬,都会带众来到这座几可与中国佛教历史同步的古刹,供千斋,种“福田”。
    我们在佛前拈香。大殿内,梵音声声;大殿外,声声梵音。我们的心音也与梵音融合,此时心无杂念,清净澄明,唯有那一炷香,带着我们的心愿飘向梵天。
    师父说:“不要小看在佛前上的这一炷香,它就是你成佛的因。”
    佛渡有缘人。此时一因种下,应该就是生生世世里最上的善缘了。师父说,我们的修行必须以解脱为最终目标,否则,虽然积累了一点福报,但意义不大。我想,此时我们在佛前种下的这颗莲种,终有一天,会化舟而来,将我们度向解脱的彼岸。因为,文殊菩萨早在他的十大愿里说了:无论我是善还是恶,是贵是贱,只要与他有缘,他便会随缘化变前来度我,带我走上光明的彼岸。
    如今,我们已在佛前种下了种子。等花开了,菩萨就会驾舟前来,接我们回家。



地址: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水西风景区
邮编:242500 电话:0563-5071076 传真:0563-5071076
版权所有 @ 2018-2024  ICP备案编号: